当前位置:选书网>都市>直播:我的海洋牧场> 第897章 加入怯薛!平步青云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97章 加入怯薛!平步青云!(2 / 2)

“当时在元朝曾流传着一句话,叫做:凡入官者,首以宿卫近侍。”

“意思是,怯薛入仕由皇帝特旨委任,不受中书省管辖,不受法律与惯例约束。”

“而怯薛入仕后,起家一般都是七品以上。”

“若在怯薛军中有官职,则多从五品起家,甚至有二三品起家者。”

“和绝大多数出身吏员、从九品甚至不入流做起的官员相比,固然有天壤之别。”

“哪怕是科举,亦或是恩荫出身者,也都难以与之比较。”

“在入仕后,怯薛军出身的官员还不会受到官场迁转法规的约束,升迁更是极快。”

“元代普通官员一般要六到九年才能升一品,但怯薛军出身者一般一两年就能迁转一次,且经常能越级升迁。”

“并且皇帝还会经常以各种理由直接下旨,直接越级提拔怯薛军出身者。”

“至于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三大怯薛长世家的子弟,更是少年拜相、平步青云。”

“如木华黎的玄孙安童,在十八岁的时候就被忽必烈任命为中书右丞相。”

“安童之孙拜住,在二十三岁时候被任中书左丞相,二十五岁任中书右丞相。”

“博尔术之孙玉昔帖木儿,在三十三岁为御史大夫,等等。”

“初仕品级即高,迁转又如此迅速,自然造成怯薛出身的官员极易获得高位。”

“三品以上者亦不稀奇。”

“总所周知,元朝的中央机构包括中书省,也就是最高行政机构,枢密院,也就是最高军事机构,御史台,也就是最高监察机构。”

“实际上,皆为怯薛军集团掌控。”

“其中,中书省权位最重。”

“中书省长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,即为帝国官僚体系中的最高层中的宰相,副长官左右丞和参知政事则是副宰相,被称作执政。”

“据李治安先生研究,有元一代,宰相和执政中七成以上为蒙古人、色目人,宰相中更达到九成以上。”

“而这些蒙古、色目高官大多出身怯薛集团。”

“曾任丞相的汉人仅有史天泽和贺唯一,后者也都是怯薛世家出身。”

“元代曾任右丞相者三十七人,曾任左丞相者四十人,合计六十余人,其中有二十九人就出自怯薛。”

“考虑到大部分宰相根本没有详细的履历记载,实际比例应该会高得更多。”

“元代枢密院实际长官为知枢密院事,其绝大部分出身蒙古、色目贵族,也多为怯薛出身。”

“其中曾做过怯薛长的就有玉昔帖木儿

、月赤察儿、木剌忽、阿鲁图、咬咬、塔拉海、孤头、也先帖木儿、完者帖木儿、笃怜铁木耳等。”

“仅有的一名汉人知院,便是贺唯一之子贺均。”

“而他也是怯薛出身,从曾祖开始就世代为宿卫。”

“元代主管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先后有七十多人,大多出身怯薛世家。”

“比如:首任御史大夫塔察儿的父亲在蒙哥时便是千夫长。”

“担任过御史大夫的玉昔帖木儿为博尔术后裔,其子脱脱哈亦是御史大夫。”

“还有,虽然怯薛高层更喜欢出仕中央以平步青云,但是地方高官中怯薛出身者亦为数不少。”

“地方机构中最重要的行中书省和行御史台也是如此。”

“有元一代,有明确记载为怯薛出身的行省丞相、平章即多达三十六人,占总数的八分之一多,”

“实际比例应该高得更多。”

“因大部分行省长官没有传记资料或出身不详。”

“其中,江南行台十八位身世清楚的御史大夫中则有八人出身怯薛军。”

“此外,宣徽院、秘书监、集贤院、翰林院、司农寺、大宗正府等中央机构亦有诸多怯薛任职。”

“各卫亲军、各行枢密院、各廉访使、各路的总管与达鲁花赤、宣慰使中出身怯薛者亦所在颇多。”

“元代怯薛集团中任官之重,尤以三大怯薛长世家为最。”

“这些家族的子弟凡世袭怯薛长者初任官职最低也是正三品。”

“一般一入朝廷就是一品、二品。”

“一般均能官至正一品,位极人臣。”

“比如:博尔忽家族的月赤察儿官至太师,塔拉海官至太保,孤头官至太师,完者帖木儿官至太傅。”

“木华黎家族的安童官至右丞相,兀都带官至领太常寺事,拜住官至左丞相。”

“博尔术家族的玉昔帖木儿官至太师,阿鲁图官至太傅。”

“木华黎家族三代五宰相,博尔术家族、博尔忽家族兄弟入相更是典型案例。”

“据萧启庆先生统计,三大家族子孙中的四分之三以上承袭世爵或官至三品以上,官至一品者亦高达百分之十五。”

“这种权势一直延续到元末,在元顺帝时期,博尔术后裔右丞相阿鲁图,就被御史台弹劾,却满不在乎地表示:“我博尔术世裔,岂宰相为难得耶?”!”

“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高官不管品级高低或职务不同,入仕朝廷并未改变其怯薛身份。”

“这说明他们的怯薛身份,才是其真正身份和地位标志,是其家族维系“大跟脚”“好跟脚”地位出身的政治基础。”

“总结起来八个字,加入怯薛,平步青云!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选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