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选书网>都市>直播:我的海洋牧场> 第912章 东山再起的原型:谢安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12章 东山再起的原型:谢安!(2 / 2)

“自此,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,同时也是为了恢复谢氏家族的威名。”

“可是,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了。”

“由于他经常待在现如今的浙江省上虞市曹娥江中游东岸东山湖,成语“东山再起”便由此而来。”

“到了第二年,谢安就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约,担任他帐下的司马。”

“谢安从新亭出发,百官都为他送行。”

“御史中丞高崧对他开玩笑说:“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,高卧东山,众人常常议论说,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,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!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。”!”

“谢安深有愧色。”

“当他到桓温的府第后,后者十分高兴,二人畅谈生平经历,欢笑终日。”

“离开后,桓温对左右说:“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?”!”

“后来,桓温去谢安的住处,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。”

“谢安性情迟缓,许久才理罢,让侍从取来头巾。”

“桓温制止说:“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。”!”

“由此可见,桓温非常器重谢安。”

“公元361年,在桓温即将北征时,谢万病逝,谢安似乎也是看透了桓温的为人,乘机投书请求奔丧,离开了这里。”

“不久,被任命为吴兴太守。”

“之后,又被征召入朝,担任侍中,又升任吏部尚书、中护军。”

“十年之后,桓温在北伐时于枋头惨败。”

“为了重立威名,桓温听从心腹郗超的建议,废黜了海西公司马奕,另立丞相司马昱为帝,即晋简文帝。”

“公元372年,即位不到一年的司马昱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,以致病重。”

“无奈,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。”

“七月二十八日,司马昱驾崩。”

“公元373年,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,太后褚蒜子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。”

“当时,建康城里人心浮动。”

“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、谢安,晋室的天下要转落他人之手。”

“王坦之非常害怕,谢安却神色不变,说:“晋室的存亡,就取决于此行。”!”

“桓温抵达后,百官夹道叩拜。”

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,接待百官。”

“当时,有官位声望的人都已经惊慌失色。”

“王坦之汗流浃背,连手版都拿倒了。”

“只有谢安从容就座,他坐定以后,对桓温说:“我听说诸侯有道,守卫在四邻,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。”!”

“桓温笑着说:“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。”!”

“于是,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,与谢安笑谈良久。”

“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,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。”

“不久,就退回了姑孰。”

“王坦之当时与谢安齐名,可这一件事情后,中人便分出了二人的优劣。”

“当时孝武帝年幼力弱,在外又有强臣,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,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。”

“同年三月,桓温病重,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,让袁宏起草奏表。”

“谢安见后,动手修改原稿,十多天还未改好,等桓温一死,加九锡之事因此搁置。”

“桓温死后两个月,谢安升任尚书仆射,总领吏部事务,加后将军,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。”

“公元376年,谢安打算让外戚王蕴出镇,于是让桓温之弟桓冲解任徐州刺史,由王蕴接任,朝廷命谢安总领中书事务。”

“为了缓和矛盾、稳定政局,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、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。”

“当时桓冲也深明大义,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,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。”

“谢安也用桓冲都督徐、豫、兖、青、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,镇守京口,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,兼任荆州刺史。”

“他对桓冲虽有猜忌,但总体还是达到了“荆扬相衡,则天下平”的目的,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。”

“谢安心存仁义,辅助朝廷,劝导百官。”

“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。”

“当时前秦侵犯边境,告急文书频频传来,梁、益等州先后失陷。”

“他面对危机,镇定自若,作长久打算,以宽仁安定内外。”

“广行德政,百官同心同德,不计小过,专心国事,恩威流布广远。”

“当时人赞扬谢安,将他比作王导,并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王导一筹。”

“当时,建康的宫殿毁坏,谢安打算整修宫殿。”

“王彪之等人以外敌入侵为由谏阻谢安,谢安不听,竟独自决定修宫。”

“宫室设计,都依照天象,合符北极星的方位,而役夫也没有什么怨恨。”

“同年,谢安兼任扬州刺史,朝廷允许谢安可带甲仗百人入殿。”

“当时,孝武帝开始亲政,升谢安为中书监、骠骑将军、录尚书事,谢安坚决辞让了骠骑将军之职。”

“当时天象失常,大旱连年,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侯国和贵族世家,寻找晋初开国功臣的后代加以封赏。”

“再然后的故事,便是大家所熟知,也是刚才提到的淝水之战!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选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