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选书网>穿越>红楼之挽天倾> 第1083章 戴权:陛下,这是卫国公的捷报和奏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83章 戴权:陛下,这是卫国公的捷报和奏(1 / 2)

神京城

近月以来,整个神京城都将目光投放在西北的这场战事,大汉朝的文武官员都议论一件事儿。

就是卫国公领兵在东峡谷口顿兵不前,长达半月之久!

正如贾珩所想,这在以往中都是少有之事。

想贾珩每次出征,领兵之后从来是势如破竹,节节而胜,但自从领兵前往西北以后,却顿兵坚寨之下,这在以往都不曾有过。

这卫国公,究竟还行不行?

一个问号在一些不怀好意的朝臣心底浮起。

韩宅,夜色已深,后院赏月的阁楼上,灯火煌煌。

今日是韩癀的生儿,在韩夫人的执意坚持下,韩癀还是简单操办了一下,不过只是邀请了一些亲朋,但还有几个在都察院的学生过来拜访。

颜宏问道:“兄长,可知京里最近流传的消息?”

韩癀坐在厅堂的太师椅上,问道:“什么消息?”

“卫国公领兵前往西宁一月之久,全无消息,说是进兵不顺利。”颜宏道。

天子以后势必于兵事悉数托付于卫国公!

此刻,正在跪着科道言官以及刑部侍郎庞士朗面色煞白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
“召回卫国公!”

庞士朗、柳政、周廷机、科道等人:“……”

如此一而再再而三,以愚蠢相衬……

而殿中正在疑惑的群臣闻言,闻听殿外之语,就是一愣,愣在地上。

张直身旁的瘦高官员,其人是刑科给事中许乔年,说道:“恩师,朝廷自崇平十六年开春以来,先后两场战事,可谓穷兵黩武,而征西大军全军覆没,更是国殇!神京城中,每十户都有一家披麻戴孝,嚎哭之声响彻京华,孟子曰,国虽大,忘战必危,好战必亡,圣上因南安等人发兵西宁而龙体不豫,至今不能视事,可见兵祸连绵,屡动刀兵,于国家社稷,于黎民苍生,于君父安康,都可谓祸事,既是祸事,我大汉何不休兵止戈?”

崇平帝面色默然,看向下方群臣的目光开始变得有些阴沉不定起来,半晌都没有说话。

南安太妃道:“这次,听说那小畜生在城寨下被困了,我就知道,他离了那劳什子大炮,打仗是比不过我们家烨儿的,现在好了,一个兵马都打不进青海,什么卫国公,拢共才打了几年的仗?”

先前什么长达半月,顿兵坚寨,毫无进展,全部是诡计!

诡计多端!

“不瞒恩师,明天是大朝,科道言官和一些部堂都会奏请圣上,即刻召回卫国公,罢兵言和!如圣上不允,我等就在含元殿中长跪不起,还望圣上问及阁部意见时,恩师能够赞同我等罢兵言和之议。”这时,张直目光灼灼,图穷匕见道。

太痛了,见诰命夫人都要大三级的太妃尊号,一下子被褫夺而去,现在连诰命夫人都不是,还被圈禁在府。

一时间,殿中的气氛陷入了某种君臣僵持之中,随着时间越长,愈发在平静中蕴藏惊天的雷霆。

从贾珩调拨骑军前往西宁,满打满算的确已经一个月。

先前他是魇住了吗?

崇平帝瘦松眉微微舒展,目中冷色敛去,沉声说道:“那就依韩卿之意,内阁执笔,询问卫国公用兵方略。”

秦业面上也现出愁闷之色,忧心忡忡。

……

这时,昨晚在韩癀府上议事的张直,出班顿首而拜,高声道:“圣上,微臣都察院福建道掌道御史张直,现在已事成定局,卫国公领兵前往西宁,出兵收复湟源,却不得寸进一步,据西宁地方官员的奏报,日伤亡近千余军卒,如此大的伤亡,却毫无进展,微臣以为当尽快撤军,才能保全大军。”

下方文武群臣仍有些不满意,但也知道这已是天子的妥协。

穿女人衣裙,这可真是丢尽了百年公侯之门的脸了。

柳芳过来寻王爷议事之时,她也曾见过,实在没有想到竟能为了乞食酒肉,做出着女人衣裙的事儿。

子钰去了西宁这么久,真是一份军报也未递送过来,难道真的用兵不顺?不好意思递送奏疏和飞鸽传书?

如果顿兵不前,迁延日久,以子钰的谨慎性情,应该会派人急递一份奏疏,叙说前线的局势才是,也是宽慰他和朝廷,为何至今迟迟未见?

兵部侍郎施杰出班奏道:“圣上,目前尚无奏疏递送至京。”

而下方一众跪着俯首相请的群臣,也坚持顿首不起。

戴权应命一声,刚刚离了御座,来到殿外廊檐之上,就见到几个内监和府卫领着一个红翎信使走上台阶,来到殿前,气喘吁吁。

南安太妃道:“魏王也不是个靠的上的,以柳过门儿才多久,他就纳了侧妃。”

方才合着军机全班沉默,是在这儿等着呢?

大理寺卿王恕手捋颌下胡须,苍老面容上见着欣然之色,说道:“卫国公贾珩其人,也算是久胜之将,想来这一切都是他的谋算。”

韩癀面色默然,心头微微叹了一口气。

南安太妃疑惑道:“你听谁说的?”

先前这位都察院总宪一直保持沉默,基本是按着不知兵而不加多言的原则,冷眼旁观。

那是贾珩小儿的立身之本!

不过转眸看见前面同样跪着的吏部尚书姚舆、礼部侍郎柳政等人,心头的惶恐之感消散了许多。

罗氏笑道:“娘就放心吧,那卫国公能耐的给什么似的,现在还是一样打不赢,那时候京城里也不会说王爷什么事儿了。”

崇平帝沉声道:“诸位爱卿,前线战事一瞬即变,朕与诸卿等在神京,贾子钰领兵在西北,不知前线具体情况如何,贸然提出撤军之议,实为不妥!”

“可不是,这就是天生的将种,天上的武曲星君,过来辅佐当今的。”众人附和说道。

许乔年朗声说道:“圣上,京营兵马也不过二十余万,先前已经折损六万精锐,今又抽调五万精锐远赴西北,京畿重地失了拱卫兵马,如果西北再遭大败,臣恐社稷动荡啊。”

大抵是一种曾泰式的目光和语气,只是崇平帝并未笑着摆手,做长“唉”之语。

这时,户科事中胡翼道:“圣上,朝廷已经在西北折损了十几万兵马,如今卫国公又被困在东峡谷口不得寸进,微臣恳请圣上,召回大军。”

崇平帝闻言,身形摇晃了下,只觉脑袋“轰”了一下,后面的话就没有听怎么清,一股莫大的喜悦袭中,面颊涌起一抹异样的潮红,喃喃道:“子钰打赢了?”

这是一个折中之策,也是缓兵之计,更像是拖延矛盾的爆发。

至于手下的科道御史,言官原就有廷议、奏劾之权。

随着周廷机出言,在场官吏纷纷出言应是。

此刻,崇平帝尽管已经对贾珩有着较高的期待,但贾珩仍以一种更震惊的方式,让崇平帝刷新着观感。

齐昆拱手说道:“圣上,户部的粮秣倒还充足,可供大军远征无缺,只是最多也就一两个月,夏粮最近征收,除河南、山西、河北等地改种番薯,山东、湖广今年都有旱情,南方诸省也有一些地方报灾。”

说到最后,面上也有几许疑惑。

严烨被硕讬换回的消息,在半个月前就已经传到京城,不仅是严烨,柳芳也在其列。

湟源大捷?西北大捷?

而戴权领着那红翎信使进入庄严辉煌的议事大殿,迎着一众朝堂侧目而视的灼灼目光,来到崇平帝近前。

庞士朗、科道、周廷机等人:“……”

南安太妃点了点头,喜笑颜开道:“是,是,他连烨儿都不如,烨儿领兵时候,也没有说被人堵在路上,一步都进不去。”

科道言官以及姚舆、岑惟山、周廷机、柳政等众臣,再次纷纷顿首相请。

而夏粮即将颗粒归仓,但各地报灾、诉苦的奏疏却如雪片儿一般递送至京。

待议事而起,兵科给事中郭璞率先出得班列,朗声道:“圣上,微臣郭璞启奏,以为当召回卫国公,如今西北边事一筹莫展,国库靡费不知凡凡,还请圣上罢兵止戈!”

颜宏道:“卫国公在西北这般久,可见西北局势颇为棘手,兄长,如果这五万精锐骑军再折损进去,真就是动摇国本了。”

“大捷,老丈,湟源是什么地方?”正在用饭的食客对着一旁的白须老者问道。

如是先前用子钰而非严烨、柳芳等人,或许那十万京营将校就不会……

“恩师,明日不仅科道,只怕满朝文武都会提出和议,战事迁延日久,到了结束之时了。”张直道。

这让天子怎么看?

一群不知兵而妄言兵事的朝臣,再次沦为那卫国公夸耀武功的丑角,如果再加上先前的南安大败,也系科道朝臣蛊惑天子……

今日是一次大朝,也是廷议。

吏部尚书姚舆手持象牙玉笏,拱手道:“圣上,圣人言,化干戈为玉帛,如西北边事一直未有进展,不若先罢兵还朝,至于西北夷狄虎狼,可先以怀柔安抚之策,与其虚以委蛇,我大汉等再过一二年,国力强盛,再出兵西北,吊民伐罪。”

先前的东峡谷口之战,鏖战近半月,陈汉官军也有不少伤亡,因为征调西宁、兰州等地的药材和郎中,多少就有一些流言传至地方官的耳朵。

说到最后,苍老眼眸之中现出一丝快意。

南安太妃眼前一亮,说道:“还是我们家烨儿有骨气,等那贾家小畜生吃了败仗,烨儿回返京城,看在以往他爹、他爷爷立下的功劳份儿上,宫里应该会网开一面。”

南安太妃以及王妃罗氏坐在厅堂之中,好巧不巧,也在议论西北兵事。

而就在韩癀的学生相劝之时,南安郡王府,后宅厅堂——

罗氏连忙道:“王爷怎么可能?王爷听说他宁死不屈的,换回来之后还大骂柳家的老大,说丢尽了开国武勋的脸面。”

自从南安太妃被除去太妃尊号以后,就变成了这种,对贾珩再无敬意,私下里“贾家那小子”,已经改为“小畜生”。

“臣附议。”这时,都察院班列之中,浙江道掌道御史刘国甫率先出班附和。

正如沸羊羊大学习,沸羊羊要捕获女神的芳心,要用为数不多的筹码,不停做出超乎女神情绪预期的事来,持续给女神带来新鲜感。

崇平帝目光转而投向阁臣之列,问道:“内阁方面呢?”

韩癀手持象牙玉笏,面无表情,高声道:“回禀圣上,内阁尚没有收到任何回报。”

而且还俘虏了女真的岳讬?此外,还有和硕特蒙古的番酋。

崇平帝瘦松眉之下,目光明亮锐利,按着龙椅的手不由微微颤抖着,急声问道:“何处大捷?”

一下子就吸引了街道两旁酒肆、茶楼的食客,都伸长了脖子看向那马上的信使。

一时间,殿中科道言官纷纷出班奏事,附议之声不绝于耳。

……

一时间,反对声浪涌起,惊天动地,似要湮没大汉朝堂。

而宫苑之内,含元殿中,君臣正值疑惑,崇平帝面色微顿,看向下方渐渐变得躁动不安的群臣,吩咐说道:“戴权,去看看怎么回事儿?”

另外一位军机司员石澍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不过说来,我等现在都是马后炮,先前倒是未看清卫国公相持东峡谷口的深意,卫国公真是用老了兵的,一举一动,谋虑深远。”

不得不说,这许乔年言辞流畅,最后更是用了一个排比句,增强气势,更具有充沛的感染力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选书网